2014年7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2014-2020年)》(下简称《**》)新闻发布会。这次印发的《**》将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行动纲领。《**》要求,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富有广西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户籍 全面放开县城落户限制
户籍制度一直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城镇未落户人员的医疗卫生、子女上学等问题,对于符合条件落户的人员和户籍管理都有些什么变化呢?
落户:2020年600万人落户城镇
在《**》中,对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为长期进城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合理放开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5个城区100万以上的大城市落户限制, 合理确定落户条件,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为落户条件的城市,**年限不得超过5年;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其他中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取消落户门槛。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
到2020年,全区实现600万左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其中南宁100万人,柳州60万人,桂林50万人。
管理:实现公共服务“一证通”
在人口管理方面,《**》要求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据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逐步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和管理功能。
要求各地出台的有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逐步实现不与户籍挂钩。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户籍同城化步伐。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此外,还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完善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积分落户制度,为公平有序落户城镇提供阶梯式政策通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一证通”。
为了能更好地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要加快构建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共享。到2020年,在全区范围实行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标识的管理制度。
保障 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同城同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就业服务方面,鼓励农民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还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市民同工同酬、同城同待遇。
教育方面,要求缓解城镇教育资源紧缺和配置不平衡的问题。《**》要求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他们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医疗卫生方面,要完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将向城镇社区和新设中心城市倾斜;将居住半年以上的农业转移人口享受社区提供的免费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还提出,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就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由政府直接供给。
完善城镇路网是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一环。《**》要求,在城镇路网建设中,要树立公交优先理念,实现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实现城区到辖区公共交通连接。
《**》要求构建大容量、低成本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首先要实现城镇群之间互联互通,建成 “一纵三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其次要促进城镇群内部高效畅通,以满足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以增强交通便利性为主要目的。
建设 4大城镇群各有优势
广西是一个沿海、沿边、沿江的省区,因此,为了合理布局、以大带小,因此将以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承载全区80%左右的城镇人口。因此要加快发展区域性城镇群。
桂中城镇群
包括柳州、来宾2市和河池市的部分市县。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战略等重大机遇,以柳州为核心,辐射带动来宾、河池(宜州)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工业升级版,形成工业发展新优势;健全城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镇转型发展,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新型城镇群。
桂北城市群
包括桂林、贺州2市。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着眼提升参与国际旅游合作与竞争的层次和水平,整合桂林、贺州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网络,推动2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资源共建共享、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际交流重要平台,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影响的旅游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
以南宁为核心促进北海、钦州、防城港4市同城化,辐射带动玉林、崇左2市,重点推进通信、交通、产业、户籍、旅游、金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口岸通关等领域同城化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培育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核心引擎。到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成为我国城镇人口千万级的城市群。
桂东南城镇群
包括梧州、玉林、贵港3市。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战略为契机,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主动向粤港澳等先进生产力地区靠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集聚带,健全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城镇体系。以梧州为核心促进玉林、贵港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广东广西合作发展的先行区,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的城镇群。
新闻背景
体制机制不健全
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不仅有力推进了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且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善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镇化经历了起点低、速度快、变化大的发展过程。
由于广西处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城镇化水平不高。2012年广西城镇化率比全国低9个百分点左右,排全国第26位。市民化进程滞后,2038万城镇常住人口中有1011万人没有城镇户籍,农民工“半市民化”现象突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滞后;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差距大。城镇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
城镇化不只是
改户口这么简单
《**》的出台,让广西城镇化的发展轨道更加清晰。不过,对于城镇化,有的人还不能完全理解,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中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究竟对城镇化有何帮助?
参与《**》编写、前期调研的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说:“城镇化,首先是一个由从事**产业变为从事其他产业的转变。其次,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比如往来城市的交通要便利;进入城市后,要享受到住房、就业、教育等服务。第三,城市需要扩容,要能够接纳更多的迁移人口,并且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姚华认为,农业户口在政策上享有许多优惠,这是许多农业户口不愿迁至城市户口的原因。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是把迁户的重点放在那些市民化意愿强烈的人身上。城市如何逐渐引导他们在心理上、生活方式上都真正成为城市人,并防止他们变成城市边缘人群,这才是城镇化的重点。
“新型城镇化*突出的就是‘以人为本’。因为要实现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首先要解决就业与生存问题。”姚华说,交通和城镇产业化的发展是基础,产城融合,即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结合,能解决生存就业问题。
姚华认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同城化带了一个好头。“同城化能让同一个区域内的几座城市享受到相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终惠及周边村镇。南宁在北部湾城市群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集中了较多优质资源,应当作为其中的‘推手’,鼓励农业户口移民城镇。”
数据显示,2004年以后,广西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姚华认为,**出台后,还会有一个加速的过程。